金融数字化转型成大势所趋,坚守风险底线至关重要
2021-09-18 14:57:30 来源:第一财经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9月17日,在第五届金融科技创新大会上,来自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的专家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创新与数据资产价值探索进行了分享。
会上,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基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新型数字金融将改变行业发展轨迹,定位行业未来走向。此外,坚守风险底线,提升数据安全的防护水平也至关重要。
数字化浪潮重塑金融边界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便捷性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时还可以使金融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金融的规则和边界。”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表示,未来,银行业一定是构筑在科技底座上的行业。在安全合规前提下,银行机构与外部生态合作方共同萃取数据价值,深度洞察客户需求,提供前瞻性服务,优化现有生态布局,进一步促进业务、数据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以现代科技为主要驱动的新金融,将不再是冰冷的商业计算与考量,而是基于科技与知识的投入,实现金融服务的高效、透明、低成本和全覆盖。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表示,构建数字驱动的全面风控体系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成效。打破部门间、母子公司间的数据壁垒,同时汇聚外部公检法、知识图谱、另类数据等形成风险管理数据体系,打造穿透式的全面风险管理平台,推动风险管理向主动式、事前、事中、自适应转变,对业务本质进行优化与变革,创造新价值。
目前,随着对数据要素的愈发重视,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金融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数据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政策之下,金融机构如何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合规、高效地连接多方数据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命题之一。
星云Clustar CEO 陈沫认为,金融数字化趋势下,数据对于金融行业的业务决策、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需有足够的数据积累,建立起有效的数据连接、流通、应用机制,才能从缺乏数据的“无米之炊”境遇中解脱。
不过,陈沫也指出,实际场景中,金融机构的数据多是分散的小数据,比如中小银行在做信贷时样本不足,特征维度少,无法对高风险客群进行有效预测,这是金融信贷风控业务的普遍痛点。而联邦学习可以将小数据聚合起来,以 “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的形式保障数据安全,发挥数据的价值,进一步提升金融核心业务能力。
确保科技创新始终走正轨
如何正确引导金融数字化转型,并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风险,也是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银保监会全面推进行业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健全数据安全治理和防护机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守住风险底线。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认为,数字金融本质还是金融,具有金融所有的风险特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一些传统风险,同时作为数字化金融还存在算法风险、数据风险、垄断及新型的大而不能倒风险,所以发展数字金融必须以有效的监管为前提,把风险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住风险底线。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表示,金融科技创新可以“百花齐放”,但并非没有边界和约束,应坚持严守法律法规的底线和监管政策的红线,通过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能,确保科技创新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支撑开放金融生态健康发展。
“目前金融价值链被逐步分解,越来越多属于银行保险机构自身应当完成的工作,由合作伙伴完成,因此加强对第三方合作内容及其相关风险的关注。对金融服务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银保监会统计与信息监测部副主任骆絮飞称。
骆絮飞认为,推进数字化转型应该把握五个原则:一是,坚守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组织战略、业务流程、技术管理的全方位的变革;三是,坚持数据驱动,坚持数据任责为基础的数据治理体系;四是,坚持开放连接,构建安全可靠合作共赢金融生态圈;五是,坚守风险底线。